近期,姜忠义教授课题组在中国化学会创办的高水平旗舰期刊《CCS Chemistry》(IF = 9.4)在线发表题为“Artificial Water Channel-MXene Membranes for Enhanced Desalination”的研究论文。我院博士研究生易凡为论文第一作者,教育部客座教授姜忠义教授、海南大学黄礼博副教授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Mihail Barboiu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MXene作为一种新型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物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和丰富的表面官能团,在水处理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其片层结构使其能堆叠形成层状膜,理论上可实现精准的分子筛分。然而,在实际水处理过程中,MXene二维膜因其亲水性强导致溶胀现象,造成层间距膨胀,严重影响其分离性能。人工水通道(AWCs)受生物水通道蛋白启发设计,相比而言具有更强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且与多种合成材料的兼容性更好,其模块化设计特性更便于与聚酰胺、石墨烯等基体材料复合构建高性能仿生复合膜。AWCs的超分子结构具有精确设计的水传输通道(直径约为3 Å,不仅可实现水分子单链式或水分子簇式快速传输,还能通过空间位阻和电荷排斥效应实现完全离子排阻,在水处理膜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海南大学姜忠义教授团队合成了前期报道的H4和HC8两种烷基脲基单体,通过自组装分别构建羟基人工水通道(Hydroxy channels)和咪唑四聚体水通道(I-quartet AWCs)。采用真空辅助自组装法将AWCs嵌入MXene膜层间,成功制备出功能化的H4-Ti3C2Tx和HC8-Ti3C2Tx膜。AWCs插层后,复合膜的水通量和截盐率均显著提升,同时其抗溶胀和抗污染能力增强。针对Na2SO4溶液的分离,H4-Ti3C2Tx膜的水通量高达6.08 ± 0.18 L m-2 h-1 bar-1,截盐率达97.03% ± 1.94%,并且在7天的长周期应用中分离性能未明显下降。本研究证实了人工水通道在MXene膜中应用的可行性,所采用的制备方法具有通用性。该工艺有望拓展至其他类型的人工水通道或膜材料,如COF、MOF和聚合物等,为开发新一代智能分离膜提供了重要技术路径。
此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B3805200)和海南大学科研基金(KYQD(ZR)-22061)的资助。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31635/ccschem.025.202405207
撰稿:黄礼博
编辑:李诗琪
审核:潘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