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研究
-
-
2025.11.19
192025.11
荧光以及化学发光探针团队在含氟功能化合物绿色合成领域取得系列研究进展
进展一:4,4'-二氨基二苯甲烷(MDA)类型含氟芳香二胺单体的高效公斤级合成聚酰亚胺(PI)作为一类重要的超级工程塑料,因其优异的化学稳定性、机械性能和光电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分离膜和微电子工业等领域。然而,聚酰亚胺也存在一些诸如熔点高、溶解性差,不易加工成型、生产成本高,高度共轭的芳香族结构和分子间形成电荷转移复合物导致其强烈着色、光学透明度降低和高介电常数等缺点,限制了其在柔性电子产品、柔性电路板等技术领域的应用范围。...
-
-
2025.11.11
112025.11
海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潘莉莎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海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潘莉莎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IF=8.0, 中国科学院1区TOP)上公开发表了题为 “Structural regulation and mechanism of low air-entraining phosphate-esterified polycarboxylate superplasticizers” 的研究论文。清水混凝土(AC)是指一次性浇筑成型后直接作为饰面效果的混凝土,可应用于现浇建筑和预制装配式等结构中,浇筑成型后无需打磨和抹灰打漆,大大减少了灰粉的产生和甲醛等有害有机物的释放,...
-
-
2025.11.11
112025.11
石油化工多相分离与安全技术团队在化工三大刊《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上发表海水淡化最新研究成果
近期,石油化工多相分离与安全技术团队在化工三大刊《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IF = 4.3)上发表题为《Porous CWCGs@CS aerogels derived from waste coffee grounds for multifunctional desalination and wastewater purification》的研究成果。海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高助威副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以太阳能为驱动的海水淡化技术是解决当前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方法,但部分光热材料存在制备复杂、成本较高、对环境不友好等缺点,...
-
-
2025.11.04
042025.11
石油化工多相分离与安全技术团队在COF基光热驱油石化新材料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进展一:超疏水-光热-隔热协同碳纳米管/共价有机框架复合涂层用于太阳能驱动原油修复近期,石油化工多相分离与安全技术团队在国际工程技术与化学化工领域一区Top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IF = 11.2)发表题为《Superhydrophobic-photothermal-insulating synergistic CNT/COF composite coatings for solar-powered crude oil restoration》的研究成果。海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24级博士研究生王迎迎为论文第一作者,...
-
-
2025.11.04
042025.11
海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潘莉莎教授团队在化工领域三大刊《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海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潘莉莎教授团队在化工领域三大刊《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ACS Publications)上公开发表了题为 “Structural Regulation,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and Dispersion Mechanism of Sodium Alginate-Modified Polycarboxylate Ether Superplasticizers” 的研究论文。聚羧酸型高效减水剂(PCE)作为应用最广泛的混凝土外加剂之一,因其用量少、减水率高、环境友好和分子可设计等特点,...
-
-
2025.10.13
132025.10
生物质废弃物定向制备多功能碳材料研究团队在《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和《Chinese Chemical Letters》上发表研究成果
近期生物质废弃物定向制备多功能碳材料研究团队相继在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和Chinese Chemical Letters上发表生物质碳材料的研究成果。磁性生物碳作为一种低成本、易分离的多功能碳基材料,在环境治理和能源催化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当前磁性生物碳的制备依赖于传统的热解方法,导致其微观结构及理化性质难以实现高效调控,造成其材料性能相对低下,限制了其推广应用。制备磁性生物碳的传统热解法通常需要高温(...
-
-
2025.10.10
102025.10
超薄二维材料的能源/环境可见光催化应用团队在化工三大刊《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上发表研究成果
近日,宋玉洁课题组在化工三大刊《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发表题为“Surface Ce single atoms and S-vacancies synergically enhanced photoreduction of CO2over Ce-ZnIn2S4 nanosheets”的研究论文。22级硕士生孙树昭为第一作者,时应章、王志文副研究员和宋玉洁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二氧化碳(CO2)的可持续回收利用是缓解全球生态问题和能源危机的一种有前景的方法。在CO2转化的众多产物中,CO/H2比值可调的合成气具有重要价值。...
-
-
2025.09.15
152025.09
化学化工学院功能分子器件团队近期取得系列研究进展
进展一:水诱导缺陷工程显著提升MOFs气体传感性能;金属有机框架(MOFs)是一类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可调控结构的多孔材料,在催化、气体吸附与传感等领域应用广泛。缺陷工程是提升其性能的关键策略之一,为了更系统地研究MOFs中不同缺陷类型的形成规律,亟需开发可推广的通用方法来精确调控缺陷的种类和浓度。近日,化学化工学院功能分子器件团队在化学领域中国科学院一区TOP期刊Science China Chemistry发表了题为Water-Induced Defect ...
-
-
2025.09.03
032025.09
膜科学与膜技术团队在《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上发表研究论文
近日,姜忠义教授课题组在期刊《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IF = 9.0)发表题为“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membranes with enhanced crystallinity using asymmetric aldehyde monomer for organic solvent nanofiltration”的研究论文。教育部讲座教授姜忠义教授、海南大学刘亚楠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共价有机框架(COF)膜的结晶度是影响其选择性与渗透性能的关键因素。高结晶度的COF膜通常具有规整且贯通的纳米孔道结构,...
-
-
2025.09.01
012025.09
海南大学姜忠义、刘亚楠团队最新Nature子刊:具有沙漏形纳米通道的共价有机框架膜实现超快脱盐
海水淡化作为开发非常规水资源的关键途径,有望缓解全球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短缺。膜法凭借高能效与易于规模化的特性,在海水淡化中展现出突出优势。共价有机框架(COF)是一类纳米多孔晶体聚合物,兼具高比表面积与孔隙率、可调的孔道结构、可工程化的表面化学以及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被视为下一代海水淡化膜的有力候选。然则,COF膜的纳米通道仍受“渗透性—选择性”的制约。此外,直径小于1.0 nm的COF纳米通道迄今仍难以实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