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学研究
-
-
2025.09.15
152025.09
化学化工学院功能分子器件团队近期取得系列研究进展
进展一:水诱导缺陷工程显著提升MOFs气体传感性能;金属有机框架(MOFs)是一类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可调控结构的多孔材料,在催化、气体吸附与传感等领域应用广泛。缺陷工程是提升其性能的关键策略之一,为了更系统地研究MOFs中不同缺陷类型的形成规律,亟需开发可推广的通用方法来精确调控缺陷的种类和浓度。近日,化学化工学院功能分子器件团队在化学领域中国科学院一区TOP期刊Science China Chemistry发表了题为Water-Induced Defect ...
-
-
2025.09.03
032025.09
膜科学与膜技术团队在《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上发表研究论文
近日,姜忠义教授课题组在期刊《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IF = 9.0)发表题为“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membranes with enhanced crystallinity using asymmetric aldehyde monomer for organic solvent nanofiltration”的研究论文。教育部讲座教授姜忠义教授、海南大学刘亚楠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共价有机框架(COF)膜的结晶度是影响其选择性与渗透性能的关键因素。高结晶度的COF膜通常具有规整且贯通的纳米孔道结构,...
-
-
2025.09.01
012025.09
海南大学姜忠义、刘亚楠团队最新Nature子刊:具有沙漏形纳米通道的共价有机框架膜实现超快脱盐
海水淡化作为开发非常规水资源的关键途径,有望缓解全球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短缺。膜法凭借高能效与易于规模化的特性,在海水淡化中展现出突出优势。共价有机框架(COF)是一类纳米多孔晶体聚合物,兼具高比表面积与孔隙率、可调的孔道结构、可工程化的表面化学以及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被视为下一代海水淡化膜的有力候选。然则,COF膜的纳米通道仍受“渗透性—选择性”的制约。此外,直径小于1.0 nm的COF纳米通道迄今仍难以实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
-
2025.09.01
012025.09
先进功能多孔材料团队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和《Rare Metals》上发表研究论文
随着电镀、皮革鞣制、纺织印染、印刷以及金属冶炼等行业的迅速发展,Cr(VI)通过工业废水大量排放到环境中。由于其强氧化性,Cr(VI)容易穿透生物膜并在生物体内积累,导致严重的肾毒性、致突变性、致畸性和致癌性,从而对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对Cr(VI)进行超灵敏监测,对于环境监测和人类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日,海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先进功能多孔材料团队围绕着Cr(VI)的监测问题展开了系列工作,付亚敏副教授、潘勤鹤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先后在一区Top期刊《...
-
-
2025.08.27
272025.08
能源胶体与界面化学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双电层调控新进展
近日,海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能源胶体与界面化学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题为“Cation-Engineered Gradient Interfacial Structure toward Dendrite-Free and Shuttle-Free Aqueous Zn-Iodine Batteri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双电层(EDL)定向调节”策略,利用两亲性乙酰胆碱阳离子(ACh)在电极-电解质界面构建了疏水-亲水梯度结构,实现了长寿命水系锌-碘电池。 图1 论文发表截图水系锌-碘电池因其高安全性、...
-
-
2025.08.27
272025.08
张强盛副教授/贾春满教授团队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发表研究成果
近日,海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张强盛副教授/贾春满教授团队在中国科学院一区Top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杂志(IF=19)上发表了题为Metal Coordination-Mediated Organic Room-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 Toward High-Efficiency Ultralong Emission via Nonradiative Channel Constriction的研究论文。2023级硕士研究生陈新照为论文第一作者,张强盛副教授、冯艳讲师、贾春满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金属有机室温磷光材料因其独特的光学性质与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备受关注。...
-
-
2025.06.13
132025.06
计算化学及分子构效关系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上合作发表研究论文
自组装单分子层(SAMs)的战略性应用显著提升了倒置钙钛矿太阳能电池(IPSCs)的界面接触性能和能量转换效率(PCE)。然而,SAM与钙钛矿层之间的粘附力不足仍是制约性能进一步提升的关键瓶颈。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协同界面工程策略,通过共组装与原位聚合相结合的方式优化钙钛矿薄膜的埋底界面。具体而言,将11-巯基十一烷基磷酸(MPA)引入SAM体系构建共-SAMs,有效提高了NiOx表面的均匀性并减少了缺陷。同时,在钙钛矿前驱体中掺入离子液体(...
-
-
2025.06.11
112025.06
化学化工学院南皓雄副教授在国际权威期刊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和Small上发表综述论文
近日,海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南皓雄副教授在国际权威期刊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和 Small上发表电催化领域综述论文。在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上发表题为“Mesoporous Electrocatalysts for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From Mechanisms, Characterizations to Designs”的论文中,研究团队系统总结了介孔氧还原反应(ORR)电催化剂的设计、原理、最新进展及未来挑战。该文章从热力学与动力学机理出发,深入探讨了介孔结构在提升ORR效率中的关键作用,...
-
-
2025.06.06
062025.06
计算化学及分子构效关系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上合作发表研究论文
在各种水电解系统中,质子交换膜水电解(PEMWE)因其高电流密度、氢纯度(>99.99%)和快速动态响应等优点而备受关注。但是,PEMWE经常遭受阳极OER动力学迟缓的困扰,并在高氧化酸性环境中催化剂发生显著降解,从而显著阻碍了其大规模部署。因此,考虑到这些限制,设计和合成同时具有高活性和长期稳定性的酸性OER催化剂是一项迫切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目前,Ru/Ir基催化剂被广泛用作基准OER电催化剂。其中,与Ir基催化剂相比,Ru基催化剂因其出色的催化活性、...
-
-
2025.05.28
282025.05
海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为中国最大科学考察船“梦想”号增添评价油气资源新利器
2025年5月18日至22日,海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姚伯元教授为停泊在广州南沙中国海洋科考基地码头的“梦想”号科学考察船成功安装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HD型全自动显微镜光度计,并对使用人员进行了相关培训。HD型全自动显微镜光度计是被鉴定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测定煤镜质组等反射率的自动化仪器,曾在冶金焦化与煤化工企业获得大规模推广应用。这次安装在科学考察船上,用于测定钻探岩石样品中固体有机质碎片的反射率,用于评价石油天然气母岩的成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