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学研究
-
-
2023.08.11
112023.08
化学化工学院迟伟杰教授在国际TOP期刊《J Mater Chem C》上发表热点文章
聚集诱导发光(AIE)在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和化学传感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这种现象可以用于制造高效的荧光探针,用于细胞成像、生物分析和药物传递。揭示染料聚集诱导发光的分子机制对发展新型功能荧光染料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限制分子运动”和“限制进入交叉点”是两个被广泛接受的AIE机理,但上述两个机理对平面型且分子内无转子染料的AIE现象不能提供完美的解释。近日,海南大学迟伟杰教授课题组、华东理工大学郭志前教授课题组、...
-
-
2023.08.01
012023.08
化学化工学院李满荣教授团队在国际Top期刊《National Science Review》(IF=20.6)发表科研成果
高压科学的发展拓展了材料研究的空间和维度,催生出超导、超硬、量子磁电等一系列功能材料。然而高压合成条件苛刻,成本高产量低,往往卸压后亚稳态消失。因而,通过化学手段(化学压力)模拟物理压力,大批量低成本截留亚稳态物相和性能,是高压功能材料走向应用的必由之路。固体的功能往往取决于局域结构的特征,若化学压力能模拟局域结构在物理压力下的变化,则有可能实现化学方法精准截留亚稳相。为实现上述目的,需要对局域化学压力进行有效标定。...
-
-
2023.06.25
252023.06
田新龙教授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研究论文
近期,田新龙教授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IF = 17.521)发表题为“Understanding the bifunctional trends of Fe-based binary single-atom catalysts”的研究论文。海南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博士后李瑞松为论文第一作者,吴道雄副研究员、邓培林副教授、田新龙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单原子催化剂(SACs)在多相催化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与选择性。特别是在燃料电池应用领域,高质量Fe-SACs已经被证实能够满足美国...
-
-
2023.06.19
192023.06
石油化工与智能制造团队在化学工程领域权威期刊《AIChE Journal》上发表研究成果
近日,海南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罗正鸿教授团队与刘钟馨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化学工程领域权威期刊《AIChE Journal》(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会刊)发表题为“Identifying the essential roles of light and sonication in dual-stimuli regulated bulk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by multiscale simulation”(通过多尺度模拟识别光和超声波在双外场调控本体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中的重要作用)的研究论文。海南大学为第一单...
-
-
2023.06.14
142023.06
高助威副教授课题组在《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上发表最新油水分离技术研究成果
近期,高助威副教授课题组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一区Top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IF = 11.072)发表题为《A superhydrophobic/superoleophilic rGO modified melamine sponge for efficient oil sorption under static, continous and photothermal condition》的研究论文。海南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亓欣雨为论文第一作者,高助威副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近海石油随着世界石油产量的逐年增加...
-
-
2023.06.14
142023.06
周阳教授课题组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上发表最新NO 可控释放研究成果
2023年1月1日,海南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周阳教授课题组在中科院1区国际权威Top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影响因子:8.025)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Nitric oxide releasing alginate microspheres for antimicrobial application”( 释放一氧化氮的海藻酸盐微球在抗菌方面的应用)。海南大学为第一单位,海南大学2020级硕士研究生庄浩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周阳教授和刘元元副教授为论文的...
-
-
2023.06.14
142023.06
周阳教授课题组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上发表最新柔性电子器件研究成果
近日,海南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周阳教授课题组在中科院1区国际权威Top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影响因子:8.025)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Nitric oxide releasing polyvinyl alcohol and sodium alginate hydrogels as antibacterial and conductive strain sensors”(释放一氧化氮的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水凝胶作为抗菌和导电的应变传感器)。海南大学为第一单位,海南大学2021级硕士研...
-
-
2023.06.12
122023.06
高新培教授团队在ChemSusChem发表研究论文
水系可充电锌离子电池由于其安全性高、成本低、资源丰富和生态友好等优点,被认为是具有潜力的可持续储能技术之一。在常规的水系电解质中,锌离子通常与六个水分子配位而形成水合锌离子,溶剂化效应通过Zn-OH2配位推动电子转移,显著削弱O-H键强度,进而在锌沉积过程中加速溶剂化层中的水分子分解,导致电解液/锌负极界面处发生析氢副反应、表面钝化、枝晶生长等不利现象。因此,如何抑制水的分解是水系锌电解液设计中的重要问...
-
-
2023.06.12
122023.06
高新培教授团队应邀在Journal of Power Sources发表研究论文
在锂离子电池首次充放电过程中,电极材料与电解液会在固液相界面上发生反应,形成一层覆盖于电极材料表面的钝化层。这种钝化层具有固体电解质的特征,是电子绝缘体却是锂离子的优良导体,锂离子可以经过该钝化层自由地嵌入和脱出,因此该钝化层被称为“固体电解质界面层”(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 ,简称SEI层。SEI层是抑制电解液分解、提升电池循环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这一重要概念最早由以色列Emanuel Peled教授在其1...
-
-
2023.05.26
262023.05
田新龙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发表研究论文
近期,田新龙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IF=14.511)发表题为“Synergetic Spin-Valence Catalysis Mechanism in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s on Fe-N-C Single-Atom Catalysts”的研究论文。海南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吴道雄副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邓培林副教授和田新龙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过渡金属离子具有丰富的电子构型空间,可形成多种自旋态和价态,在催化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过渡金属离子的自旋态和价态是制约过渡金属基催化剂活性的两个基本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