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学研究
-
-
2024.07.29
292024.07
石油化工多相分离与安全技术团队在《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上发表新型油水分离吸附剂研究论文
近期,石油化工多相分离与安全技术团队高助威副教授课题组在建筑与建筑材料期刊一区Top期刊《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发表题为《Superhydrophobic sponge with self-cleaning properties for continuous and efficient oil-water separation in harsh environment》的研究论文。海南大学2022级硕士研究生何兰为论文第一作者,化学化工学院高助威副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含油化合物对水体的污染正在增加,因此新型油水分离吸附剂正在不断发展。...
-
-
2024.07.03
032024.07
计算化学及分子构效关系团队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上发表理论计算研究论文
最近,基于二维层间阳离子交替钙钛矿(ACI)作为吸光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超过18%的光电转换效率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ACI材料中铅元素的潜在毒性限制了其广泛应用,降低这种材料的毒性已成为研究热点。采用环境友好金属替换/掺杂ACI材料中铅元素是发展无毒/低毒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吸光层的重要策略。本研究采用锗(Ge)替代二维ACI GA(MA)3Pb3I10钙钛矿中的铅元素,设计了系列少铅/无铅钙钛矿材料。采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锗/铅比例对材料几何结构、...
-
-
2024.06.14
142024.06
海南大学姜忠义教授团队AFM:基于多巴胺自聚强化表面偏析法制备抗污染聚偏氟乙烯膜用于油水乳化液分离
膜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由于其纳米级的孔隙结构,具有成本低、节能、操作简单、环保等优点,是处理各种油水乳化液,特别是表面活性剂稳定的油水乳液的理想方法之一。然而,在油水乳化液分离过程中,油滴与膜表面的相互作用会使油滴在膜表面吸附聚集,导致严重膜污染,膜的渗透通量急剧下降。膜污染一直是制约膜分离技术应用的瓶颈。受自然界超亲水表面的启发,通过制备具有亲水性表面的膜材料,在水化层效应和空间位阻效应作用下,...
-
-
2024.06.04
042024.06
超薄二维材料的能源/环境可见光催化应用团队Nature Communications研究论文:镍介导的级联活性单元光催化甲苯氧化
C-H键的选择性活化并氧化生成有价值的含氧产物一直是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的研究主要关注于反应过程中C-H键或O2的活化问题,对于活性氧物种在活性组分间的传递过程关注较少。而催化剂表面活性组分往往是分散的,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活性氧物种的传递效率,这是抑制催化性能提升的关键之一。 图1.论文发表截图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在单层的Bi2WO6纳米片中原位掺杂Ni,创制空间相连的受阻路易斯酸碱对(FLPs)和不饱和W级联活性单元(CAUs)...
-
-
2024.06.03
032024.06
陈铁桥教授团队在ACS Catalysis上发表研究论文
近日,陈铁桥教授团队在一区Top期刊《ACS Catalysis》(IF = 12.9)发表题“Pd/Cu Cooperative Catalysis for Heteroarylation of Vinyl C–H Bond Forming Polyaryl Ethylenes via C–O/Dual C–H Cleavage”的研究论文,海南大学2019级博士研究生谭启航为论文第一作者,陈铁桥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 多取代烯烃(尤其是芳基取代)是众多药物分子、天然产物、生物活性分子以及有机材料等的重要结构单元,与此同时,由于碳碳双键的多样化转化模式,...
-
-
2024.05.14
142024.05
能源胶体与界面化学团队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研究论文:潜溶剂助力高性能水系锌离子电池
在制药领域,通常根据对特定溶质溶解性的不同,将溶剂分为三类:活性溶剂、非溶剂和潜溶剂。对于任意给定的溶质,它易溶于活性溶剂中,而难溶于非溶剂。潜溶剂本身不能溶解溶质,但在有活性溶剂存在的情况下可以被激活进而溶解溶质。基于不同溶剂对溶质分子不同结构表现出特定亲和性的原理,这种潜溶剂活化过程可使溶质的溶解度显著提高,远大于在每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之和。因此,潜溶剂的特殊性质或许可为高浓电解液的构建和电解液微观结构的调控提供一种新的策略。...
-
-
2024.05.13
132024.05
海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罗盛旭、刘用CEJ:光热转换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光驱动界面蒸发水处理和热电转换的应用研究
太阳能驱动的界面蒸发(SDIE)在缓解全球淡水短缺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这需要设计高效的能源转换装置。 近日,化学化工学院污染控制与先进材料研究团队在化工学科Top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中国科学院一区,IF=15.1)在线发表题为“Black Silver-Decorated liquid metal nanofillers coupled with Glycerol-Modified hydrogel composites for high efficiency solar steam generation and thermoelectric conversion”...
-
-
2024.03.29
292024.03
海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秦梓喻、尹学琼AFM:抗菌缺陷态MOFs基柔性传感器制备与多功能检测应用
柔性电阻式传感器因其便捷灵活、穿戴舒适和非侵入式检测等特点,在个人健康、室内外环境空气质量和有毒气体监测等应用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目前多数柔性传感器只具备气体或应力应变单一信号检测功能,若多器件集成使用则电路架构复杂,容易造成器件损坏且维护成本高,这并不利于柔性传感器高效检测和长期穿戴应用。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能否基于单个柔性传感器实现对气体和应力多重信号感知识别,对于推进柔性传感器多功能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
2024.03.22
222024.03
海南大学能源/环境材料精准设计和功能开发团队Angew Chem研究论文
共价有机骨架:链接化学及其在π电子结构和功能演化中的关键作用半导体材料在尖端科学技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传感器、晶体管、催化和太阳能电池等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开发具有明确结构的有机半导体是化学和高分子科学的中心课题。特别是,结点和连接单元的拓扑引导聚合使得共价链接的结晶二维(2D)聚合物的生长和非共价堆叠的层框架的形成成为可能,这些特征在共价有机框架(COFs)中得到了充分的呈现。COFs中所得的π...
-
-
2024.03.14
142024.03
能源胶体与界面化学团队在ACS Nan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发表水系锌电池电解质研究新进展
液晶,作为一种介于各向异性晶体与各向同性液体之间的有序相态,具有独特地光、电、磁等性质。作为物质的“第四态”,液晶的重要应用不只局限于显示领域。得益于其内部界限分明的微相分离和宏观连续的通道结构,近年来液晶在离子传导领域受到了诸多关注。液晶电解质在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锌离子电池等多个领域的研究中崭露头角。特别是兼具液体和晶体材料优势的双连续立方液晶,被视作是准固态电解质的理想候选材料之一。...